蝉鸣半夏:只有回忆里的夏才有蝉鸣!

盛夏是我最喜欢的季节,没有原因,好像很多留存的记忆都是在夏天。

儿时的夏天,没有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,慵懒的午后很喜欢躺在竹床上,柳树、杨树、桐树、槐树上总有一种清亮的声音传出,看着绿草爬满墙的老房子,拿起桌子上刚切好的西瓜,好像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夏天,蝉鸣、西瓜、凉风、蒲扇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夏日。

对我而言,蝉鸣最有代表性,最爱盛夏的蝉鸣,原本是吵闹的声音,却偏能让宁静的中午变的变的更加宁静,如果夏天没有了蝉鸣,就像春天没有了花开、秋天没有了落叶、冬天没有了飘雪。

白居易笔下「一闻愁意结,再听乡心起。渭上新蝉声,先听浑相似。」蝉是化不去的乡愁;孟浩然写的「日夕凉风至,闻蝉但益悲」诗句通过写蝉把颓废心情描述的淋漓尽致;「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」在王籍的笔下,蝉成了寂静的象征,一个人行走在夏日山间,观古木参天,浓荫蔽日,更兼有凉风习习,泉水淙淙;而在虞世南的笔下「垂缕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;居高声已远,非是藉秋风」鸣蝉成了高标逸韵的人格象征。他借鸣蝉抒发了自己因为立身高洁,而不是借助外力被皇帝所信用的自豪感。朱熹「高蝉多远韵,茂树有余音。」两句诗让彻于炎炎夏日的蝉鸣不是令人生厌的杂乱噪音;而是轻快婉转,相映成韵,悦耳动听,有着音乐节奏的天籁之音。

古人云「蝉,取其清高,饮露不食」在古人的眼中,蝉是吸风饮露的高洁之物,不食人间烟火,不沾红尘俗气,更像超凡脱俗的隐士。

对我来说蝉也是儿时的乐趣,夏日的雨后,总是和小伙伴一起地上寻找蝉㓊,然后慢慢挖出来,被夹到收也不害怕,带回家用容器盖起来,然后看它一点点的蜕变,慢慢伸展开始翅膀,蜕壳而出。

蝉在脱壳成为成虫之前,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,等脱壳化为蝉时,飞到高高的树上,只饮露水,可谓出污泥而不染,故而古人十分推崇,从汉代以来,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。

我对蝉说:他日再见,要待来年;

蝉对我说:他日重逢,要等来生! 

人活一生,蝉鸣半夏。于蝉而言,暗夜中若不能破壳,生命中难再见破晓,它愿意活在这热烈里倍受煎熬。 

静坐书案前,翻几页闲书,聆听窗外阵阵蝉鸣,这才是夏日的感觉!